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上海翻译家协会举办第十九届金秋诗会
2010.12.01
分享到:
  为更好地传承译协“金秋诗会”这一品牌项目,更好地部署、策划未来的活动方案,不同于往届普遍采用的诗歌朗诵形式,本届诗会主要聚集译协创作或喜爱翻译诗歌的部分会员,征询大家对诗会形式、内容、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12月1日,上海翻译家协会第十九届“金秋诗会”在文艺活动中心四楼举行。
  诗会创始人之一、著名翻译家冯春先生向大家回顾了金秋诗会19年来的发展历程。从三五知己的闲聊到五人沙龙的诗社,从作协大厅座无虚席的第一次诗会到近年来与高校师生的切磋展演。冯春肯定了协会为历届诗会举办所倾注的心血,同时对目前诗会的发展提出了积极的建议。他希望诗会应更多与作协、区县社团、高校诗社加强联系,与更多名人纪念活动互相结合,扩大诗会的影响力和参与面。老翻译家张洪怡、潘庆舲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同样也是诗会创始人之一的资深翻译家张秋红对当下翻译领域巨大变化发出了由衷的感慨。他感到和过去相比,现在有读不完的书,但人们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实在让人痛心疾首,他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宝贵资源,静下心来读书、看书。译协会员、华东师范大学何敬业教授从教学的角度介绍了自己对诗歌翻译的体会。他认为诗歌翻译需要有更多感性的认识,诗歌的创作是大众的,但真正体会到诗歌的奥妙往往是小众的,组织诗歌活动要有鲜明的特色。他积极提倡中外诗歌的比较和双语诗歌的创作,希望译协能把“金秋诗会”铸造成上海地区文学翻译领域的品牌项目。翻译家陈生保、钱希林通过日语诗歌的翻译,介绍了中日文化交流和翻译的体会。译文出版社副编审吴健平则从出版的角度介绍了诗歌翻译出版发行的现状。资深翻译家裘因则从诗歌欣赏者的角度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和诗歌翻译的热爱,并衷心希望翻译家们有更多、更好的新作品诞生。翻译家杨伟民、邹用九、罗明威、黄晓梅等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为更好地激发和推动会员的创作热情,提供更好的交流和展示平台,本届诗会收录编辑了陈生保、冯春、海岸、何敬业、黄杲炘、黄福海、陆经生、陆钰明、钱希林、袁莉、吴钧陶、张红怡、张秋红、张炽恒、廖晓帆等15位会员的40首译诗,包括俄译中、德译中、西译中、中英互译、中日互译、中法互译等诗作。
  诗会上,作为协会年轻的翻译家,海岸和黄福海两位会员向大家介绍了收录于本届诗会手册中的双语诗作,介绍了他们翻译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译协副会长袁莉对大家给予诗会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以精美的PPT画面和着优雅的背景音乐向大家倾情朗诵了她翻译的法语诗歌,使与会者深受感染。
  最后,译协秘书长赵芸对大家发表的观点和所提的建议作了总结,感谢大家对诗歌倾注的感情和坚守,希望大家能译出出更多优秀的诗篇以飨读者。
  上海翻译家协会第十九届“金秋诗会”在研讨、交流、朗诵、欣赏的祥和氛围中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