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墓边的颂歌——姜林静
2017.01.12
分享到:
Die frühen Gräber
Friedrich Gottlieb Klopstock
 
 
Willkommen, o silberner Mond,
Schöner, stiller Gefährt der Nacht!
Du entfliehst? Eile nicht, bleib, Gedankenfreund!
Sehet, er bleibt, das Gewölk wallte nur hin.
 
Des Mayes Erwachen ist nur
Schöner noch, wie die Sommernacht,
Wenn ihm Thau, hell wie Licht, aus der Locke träuft,
Und zu dem Hügel herauf röthlich er kömt.
 
Ihr Edleren, ach es bewächst
Eure Maale schon ernstes Moos!
O wie war glücklich ich, als ich noch mit euch
Sahe sich röthen den Tag, schimmern die Nacht.
《早逝者之墓》
弗里德里希·戈特利普·克洛普施托克 著
姜林静 译
 
欢迎你,哦银色的月,
美丽宁静的夜之伴侣!
你要溜走?别急,留步,思想的朋友!
看,他留下了,云朵来回翻滚。
 
苏醒的五月恰似
夏夜般娇丽,
当亮光般通明的晨露,从发绺中垂滴,
又面色红润地攀上了山丘。
 
高贵的人啊,你们的时辰
已长出严峻的青苔!
哦,我还与你们在一起时曾如此畅然,
白昼暖阳泛红,夜晚星空璀璨。
 
墓边的颂歌
文/姜林静
 
  少年维特与绿蒂在初识的舞会上,在窗边望着雷雨,同时想到了克洛普施托克《春祭颂》中的诗句,这成了两人之间的牵绊。
               

  
  克洛普施托克曾是耶纳大学的神学生,毕业后的他受邀去丹麦完成他的长篇史诗《弥赛亚》。在去哥本哈根的途中他路径汉堡,并在那里遇到了他的妻子玛格利塔,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他们鸿雁传情,诗歌成为两人之间的牵绊。她也成为他无数诗歌中的女神。
 
(1724-1803)                                 (1728-1758)

  婚后两人共同往返于汉堡与哥本哈根,成了在创作上彼此进与扶持的伴侣。可这样的生活只有四年而已。1758年,三十岁的她死于难产。近半个世纪后,这位德国感伤主义代表诗人在民众的庄严护送下入葬汉堡克里斯蒂安教堂墓园。他们终于又在一起,共同长眠在巨大的菩提树下。         

汉堡克里斯蒂安教堂(Christianskirche)
墓园中克洛普施托克夫妇之墓

  在冬日汉堡阴冷的午后,我散步至克里斯蒂安教堂,在两人的墓前读到《早逝者之墓》。诗人在一个夏夜望月,怀念起早逝的爱人与远去的美好时光。他们曾经一起经历“白昼暖阳泛红,夜晚星空璀璨”。然而诗人面对月亮这一“思想的朋友”,却不仅只是哀悼,同样亦赞颂着永恒不变的自然。这种哀歌式的颂歌,可以说是德国诗歌特有的传统,从克洛普施托克到荷尔德林,又到里尔克。诗歌起首便是近似欢庆式的呼唤,然而诗人邀来的不是“金色的日”,而是“银色的月”。悲哀与欢愉,痛悼与赞美,在诗人最深沉的情感中是一致的,如同《哀悼基督》中的圣母,双眼中流露的与其说是哀恸,不如说是坚信,是赞美。

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 (Pietà)

  1815年,18岁的舒伯特为这首诗歌谱曲。那可以说是青年舒伯特创作力最为旺盛的一年。不过这次在此分享的,是与克洛普施托克气质更为接近的德国作曲家格鲁克的谱曲。

 
 
作者在汉堡的易北河边

 
  作者链接: 
  姜林静 海德堡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文系讲师。2016年7-8月在科隆大学访学。研究方向为:德国文学中的政治学、神学思想,德奥文学与古典音乐之间的交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