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谢冕编年文集》不改一字出版
2012.07.02
分享到:
      “谢老师的文风,与现在学术界精工细作的风格不同,更接近(上世纪)80年代学术界风气,有一种冲锋陷阵的精神,诗人气质盖过学者风头。”6月26日,在“诗意的人生和学术——《谢冕编年文集》出版发布暨学术座谈会”上,北大中文系主任陈平原说。
  发布会上,谢冕的同学孙玉石、洪子城,好友吴思敬、任洪渊,学生黄子平、曹文轩等都出席并发言。文集出版时,北大诗歌研究所等本打算借此召开“谢冕的意义”的学术研讨会,但被谢冕否决了,而坚持将发布会开成了师生朋友间的联谊会。
  《谢冕编年文集》的编辑历时3年,共12卷606万字,以写作日期为序收录谢冕自1947年至2012年2月所作全部诗文,甚至包括其在初中时写的未刊稿。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助理、北京培文总经理高秀芹介绍,编辑时注重三点:“一是编年体,二是力求齐全,三是不改一字。”
  对此,谢冕表示,“此举旨在让人从它的优质和杂乱中,看到一个文学少年蹒跚学步的身影。前者是技术上的,后者则是心理上的。但不论如何,只能坚持:敝帚自珍,不会少作。即使惹人笑话,也顾不得了。”
  高秀芹认为,谢冕的写作时间跨度大,一些观点在现在可能显得幼稚,但他不愿意修改,“希望呈现一个真实的谢冕,选编文集唯有保留真实才有历史感,而这一切都需要勇气。”
  谢冕1955年进入北大中文系,担任北大学生文学刊物《红楼》诗歌组组长,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文革”后,谢冕参与北大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建立该学科第一个博士点,是北大第一位中国当代文学专业方向的博士生导师。
      20世纪80年代初,谢冕率先发表《在新的崛起面前》,将上世纪80年代的新诗联系至“五四”时期的新诗运动,主张对朦胧诗多一点容忍与宽宏。该文与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一起被称为“三个崛起”。
 
作者:许荻晔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