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讲座报名 | 夏日将尽,但浪漫从未远离,在杨浦区图书馆细品法国文化的形成与变迁
2018.08.16
分享到:
欧洲之窗系列活动
 
主 题:法国文化的形成与变迁
嘉 宾:袁筱一(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主办方:上海翻译家协会  杨浦区图书馆  
地   点:杨浦区图书馆四楼多功能厅(平凉路1490弄1号) 
时   间:8月25日(周六) 下午两点
报名方式:扫描二维码直接报名
(参与互动者现场有机会获得嘉宾译著) 
 
 
关于内容
 
  中国读者对法国的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浪漫”,“小资”,“艺术的国度”——这些都是我们对法国不假思索就会道出的印象。但是,法国首先是“西方”的法国,在中世纪之前,所谓的法国文化是“西方文化”,或者说欧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语是从十五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明朝)才开始渐渐确立的,之前,它只是“粗俗拉丁语”的一种,而且并不统一。有了语言的自信,以语言为核心的法国文化才开始慢慢发展起来。于是才有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时代、浪漫主义一直到难以定义的现代这样一条法语文化的脉络。就像法国翻译家、哲学家贝尔曼所说的,文化一向具有两个倾向,一是不断返回自身的传统,另一个是不断向外,接受和融入。法国文化的形成和变迁在某种程度上很好地诠释了文化的这两个倾向。
 
关于嘉宾
 
 
 
  袁筱一 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法国文学教授,翻译家,文学评论家。1992年以小说《黄昏雨》获得法国青年作家大奖赛第一名。法国文学博士,主攻文学翻译及翻译理论。翻译法国文学作品三十余部,其中代表作有卢梭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勒克莱齐奥的《流浪的星星》、《非洲人》、《看不见的大陆》,劳尔·阿德莱尔的《杜拉斯传》,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法兰西组曲》,高兹的《致D》,蕾拉·斯利玛尼的《温柔之歌》等。翻译的同时也从事法国文学批评和翻译理论研究。著有《法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合著),《法国当代翻译理论》(合著),《文字·传奇——法国当代经典作家与作品》 ,《文学翻译基本问题》(合著),外国文学评论随笔集《我目光下的你》和《最难的事》及文学评论文章八十余篇。
 
关于作品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法] 让-雅克·卢梭 著
袁筱一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流浪的星星》 
[法] 勒克莱齐奥 著
袁筱一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温柔之歌》
 [法] 蕾拉•斯利玛尼著
袁筱一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