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上海翻译家协会举行翻译学习考察活动
2018.04.18
分享到:
 
  为凝聚文艺家,使文艺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行创作, 同时紧扣2018国际翻译日主题——在时代变革中弘扬文化遗产,4月13日,上海翻译家协会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翻译学习考察活动,市译协副会长魏育青、常务理事海岸等30余名上海市著名文学翻译家们前往位于松江区的广富林文化遗址参观学习。广富林文化遗址是目前经考古发现的上海29处遗址中包含内容最丰富,最具保护与开发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全新打造的遗址区域以考古遗址保护区为核心,对古遗址加以原生态保护和呈现,突显农耕生态文化,展现出了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以蜡像形式生动再现了先民生活场景。翻译家们通过参观上海之根文化展示馆,全面的了解了“上海之根”的历史文化,包括广富林的文物和松江的历史等。
  此外,翻译家们还参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杜氏雕花楼和松江博物馆。杜氏雕花楼这座占地面积617平方米的老宅建于明朝旧宅基础上。原房主为杜氏,现存四进。前三进为走马楼,第一、二进为清代老楼,第三进建于民国,第四进为杂院。该楼豪华富丽,腰檐枋木雕有穿枝二龙戏珠图案,其他外露的木构件和门窗隔扇均精细满雕中西式图案花纹。作为结合中西建筑装饰于一体的传统走马楼,其风格体现了松江近代建筑对域外文化的吸收和融汇,在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清末和民国建筑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松江博物馆主要展出的是《流沙沉宝》——松江博物馆珍品陈列。该基本陈列由序厅、浦江晨曦、史河波光、艺海丹青四个部分组成。“浦江晨曦”通过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四个古文化展示了松江先民早期的社会生活。“史河波光”展示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松江地区地面文物、墓葬出土文物和馆藏文物的精品,再现古代松江经济的繁荣发达。“艺海丹青”展示了松江地区自晋至清末,涌现出来的一批艺术家的书画作品。董其昌是明代书画大师,对后世的影响较深,因此,在布局上仿制了江南水乡旧时民宅,设置了一处10平方米的仿董其昌书房场景“画禅室 ”,内设铜塑董其昌像及仿明家具陈设。整个展览通过240余件(套)文物,再现了古代松江各个时期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今年是协会连续第八年组织会员学习考察活动,翻译家们对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如何更好地发扬前辈的治学精神、传承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感触。大家热忱希望译协今后能多组织类似的活动,为会员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为文学翻译营造更多沟通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