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中国当代写作与翻译主题研讨会在华师大举行
2017.12.14
分享到:
  
 
  12月13日,“中国当代写作与翻译主题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举行,众多法语翻译家、作家、评论家和出版人,与青年领袖之青年翻译家计划项目班学员共同探讨了在当代语境下对文学文本的深入方式、文学流通与文学翻译等话题。
 

  关于文学创作,作家滕肖澜结合自己的阅读和创作经验,探讨了写作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在她看来,作家是在用个性书写表达人类的共性。虽然在个人化的书写历程中存在各种尝试和变化,但作家看来,这些都是在已有生活经验和原型基础上做出演绎和想象。不同作家书写的风格和内容丰富多样,写作和翻译中使用的语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作家张怡微认为,文学创作是在“为语言寻找不同的容器”,同样借助于翻译这一文字工作,文学意象输出到异域,也会在语言的边界上不断实现新的意义和阐释。文学世界对于反映社会现实、唤醒大众的主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袁筱一教授也谈到,文化是相对独立于政治和经济而存在的,它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可以超越政治、经济的发展层次。而作家、评论家黄德海则评判了当下依然在流行的极端化书写和青春期写作,他认为,成熟的写作应该表达人性的复杂和真实,借助语言的媒介实现与现实中的苦涩、消极和不完美的共处。
 
 
 
 
  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马振骋老师在谈到翻译时,提到“认真”、“忠诚”和“耐心”,他说“要认认真真地做翻译”,项目班的青年译者为马老前辈的对翻译工作的热爱和认真、严谨的态度而感动并受到鼓舞。袁筱一教授强调译者要明确对翻译的立场主张和对翻译的认知,翻译工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态度与翻译的结果有直接的联系,也进一步影响了作品在异域的接受状况。法国文学翻译家、南京大学教授黄荭老师则提出在对文学的认识方面,阅读、评论和翻译共同作用,阅读拓宽视野,评论增强感受力,而翻译则需要对写作风格有扎实的掌握。在当代,对文学的研究和翻译作品的选择,应该更多注重作品的文学性,而不应是本着对奇观化文学的搜罗或出于对别国生活内容的好奇,只有如此,才能发现好的文学,才能在世界文学的语境下,发现、译介优秀文学作品。对于中国文学作品和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这一点尤其重要,这对青年翻译家未来翻译、研究的作品的选择和具体的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海岸老师从诗人的角度系统详尽地介绍了中国现当代诗在英语世界中的外译。在文学理论和翻译哲思之外,法语文学翻译家徐晓雁从感性的角度介绍了自己作为一名职业译者的感受,于她而言,翻译是一种滋养。翻译不仅是译者与文本的相遇,也是遇见他者、发现风景的契机,可以实现心灵的回归,引起了与会专家与项目班学员的共鸣。在这个研讨会期间,专家与学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学员反馈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