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第十四届“沪江”杯翻译竞赛颁奖典礼举行
2017.12.13
分享到:
 
  12月12日,由上海翻译家协会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杂志共同承办,沪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阿提哈德航空协办的第十四届“沪江”杯翻译竞赛颁奖典礼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举行。本次活动得到上海师范大学的极力支持,旨在推进我国翻译事业的繁荣发展,发现和培养更多的翻译新人。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沈文忠,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兼《外国文艺》主编吴洪,上海翻译家协会副秘书长梁珺霞,沪江网副总裁常智韬,阿提哈德航空上海销售经理左佳晶,英语组、阿拉伯语组评委翟象俊、蔡伟良,以及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振武、李照国、卜永红等出席了颁奖仪式,并对本次翻译大赛赛况进行了点评。获奖代表宋怡秋、吴昊分别代表英语、阿拉伯语组获奖选手,就本次参赛的体会作了发言。典礼最后,活动承办方还特别邀请林少华老师作了“我眼中的和我翻译的村上春树”的讲座。
 
 
  本届翻译竞赛除常规的英语组外,首设阿拉伯语组,阿拉伯语的翻译竞赛在全国范围内举办较少,因此受到了国内阿语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与热情反响。本次阿语组原文的作者艾敏·雷哈尼是第一位运用英语创作的阿拉伯作家,是当之无愧的“美国阿拉伯裔文学之父”。雷哈尼一生大部分时间游历于阿拉伯世界和西方世界之间,特别是黎巴嫩和美国之间,为现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沟通与对话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本次选取的文章不只是一份书评,更是一篇蕴含着深邃思想的美文。英语组原文则是一篇视角独特的关于简·奥斯丁生平及其作品的评论文章。2017年是奥斯丁逝世两百周年,两百年后人们对这位史上最著名女作家的阅读兴趣有增无减,她一生所创作的六部长篇小说的深远文学影响已无需赘言。选文着重讲述了奥斯丁令人叹惋的短暂一生中爆发的恣肆文才,有意思的是,她似乎在少女时代的早期作品中就已预见了自己终将匆匆燃尽的璀璨一生。
 
 
 
  本届竞赛我们拓宽了合作渠道,有幸获得了阿联酋阿提哈德航空公司的鼎力支持,他们为一等奖选手提供了北京/上海/成都往返阿布扎比的机票,为二等奖选手提供了精美的飞机模型。首设阿拉伯语竞赛组,以及与阿拉伯国家的航空公司合作,对于推广阿拉伯语的研究与翻译、促进对阿拉伯语文化与文学的了解,乃至增进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友谊都有重要意义。阿拉伯国家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一环,而语言是实现沟通与合作的基础和桥梁,因此更多地推广阿语学习、研究与翻译,让这门看似神秘的语言为更多人所掌握运用,也是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翻译竞赛进入第十四年,世界各地翻译爱好者的热情依然高涨。本次翻译共收到稿件六百余份,其中英语组五百余份,阿语组一百余份。经专家评审,选出优秀稿件英语组21份,阿语组15份。两个组别排名第一的稿件均呈现出高水准的语言、文学素养,遂决定均授予一等奖。这也是近四年来首次一等奖无空缺。众多参赛选手中,作为大赛的中流砥柱,九〇后选手所占比例近八成,其余多为七〇后和八〇后选手,还有9位〇〇后的翻译后起之秀。从选手的职业身份来看,高校学生仍为参赛的绝对主力,其次分别为教育工作者、自由职业者、机械科技从业者、职业译者,以及来自政府部门、文化产业、医疗、金融等多个领域的选手。从参赛地区来看,国内共有来自全国三十二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译稿,上海与江苏的选手人数领跑全国,其次为广东、云南、湖北三个省份;海外则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阿联酋、埃及、南非等国的多份稿件。
  十四年来,翻译竞赛经历了从单一语种竞赛到双语种竞赛,经历了从纸质投稿转向网络投稿,见证了一大批文学翻译青年的成长。如今,许多获奖选手已经成长为优秀的译者,走上文学翻译道路,成为各大出版社的签约译者。如翻译《十一种孤独》《年轻的人在哭泣》《闪亮的日子》《金钱:绝命书》的陈新宇是第三届优胜奖获得者,翻译了《寻找莎士比亚》的韦春晓是第五届优胜奖获得者,翻译了《记忆残留》《骰子人生》的陈正宇是第七届优胜奖获得者,翻译了《魂断阿寒》《秒速五厘米》的季丽晔是第七届日语二等奖获得者,翻译了《卡塞尔不欢迎逻辑》的施杰是第十届三等奖获得者。相信经过时间的洗炼,他们将成为翻译领域的中坚力量,“沪江”杯翻译竞赛也将一如既往为我国翻译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