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中国文学正成为世界文学越来越重要的创造性力量
2017.07.24
分享到:
 
 
 
  2012年以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曹文轩等接连折桂国际文学大奖,证明中国文学正成为世界文学越来越重要的创造性力量。中国作家与世界对话的自觉自信大为增强,中国当代文学正以独特的中国魅力参与世界文学的建构,丰富世界文学的面貌。
  文学交流更广泛
  “莫言、刘慈欣、曹文轩获国际大奖,对中国文学国际影响力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麦家的《解密》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国外发行量越来越大。国外对中国当代作家作品越来越感兴趣。”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评论家阎晶明说。
  在阎晶明看来,近五年,是中国对外文学交流最深入广泛的5年。5年来,中外文学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作协共组织出访团130多个、近700人次,接待来访作家代表团逾70个;组织参加多个国际文学节、书展等活动近30次;主办和参与了20次双边和多边文学论坛。很长时期,中国输入外国文学较多,中国文学输出较少。这几年中国作协加大交流力度,提升了中国作家与世界对话的自觉、自信,交流层次越来越广泛。很多国家主动邀请中国作家去访问,举办双边文学论坛,大家直接进行对话,很有成效。
  人文交流重质量
  在今年5月8日于广州举办的中澳文学论坛上,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表示,希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中国作协一直致力于推动国际文学交流,持续的对话和交流丰富了中国作家对世界文学和不同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人多彩的生活样态、精神脉络和文化积淀。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人文艺术传播学院院长彼得·郝金斯说,“一带一路”倡导各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我们来到这里,正是为了向彼此学习,提高我们两国文化交流的质量。
  5年间,文学界举办了两次国际汉学家文学翻译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汉学家、文学翻译家与中国作家面对面交流,互相了解创作情况以及对翻译的期望和观点,很多中国作家与翻译家达成了翻译作品意向。2015年至今举办了中日韩三国文学论坛、中西文学论坛、中法文学论坛、中澳文学论坛,等等,外国著名作家纷纷前来参加。
  中国作协通过每年举办的中外文学翻译家工作坊、国际写作营等活动,邀请国外作家、翻译家到中国住一段时间,体察中国社会、了解中国文学,这将有利于他们了解中国,更好地翻译中国作品。
  在港澳台文学交流方面,通过出版丛书、办培训班、开研讨会等方式,对香港、澳门青年作家培养做了很多有效工作,还组织大陆青年作家与台湾青年作家进行互访和作品互评。
  译介提升影响力
  翻译工程的实施,为中国优秀当代作品的海外传播提供了强大支撑,让更多作品远涉重洋、走向世界。如在西方出版界刮起了“麦旋风”的《解密》,就是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第一期资助作品。曹文轩的作品《草房子》在俄罗斯发行不久,便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追捧。贾平凹的《高兴》由瑞典的万之书屋出版,毕飞宇的《推拿》由企鹅(澳大利亚)出版社出版,韩少功的《韩少功中短篇小说集》由韩国创批出版社出版,这些作品都受到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关注。
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自2013年以来,已资助3期,共59个项目,目前已出版26个项目。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工程自2013年以来已资助4批,共100个项目,目前已出版49个项目。中国作协精品译介工程自2015年以来已资助2批,共14个项目,目前已出版6个项目。
  《人民文学》杂志外文版推出英、意、法等9种文字,成为对外推介中国文学的重要窗口。其中,阿拉伯文版在埃及发行12000册。《人民文学》外文版每期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中国当代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同时兼顾国外读者的阅读期待。在翻译方面,邀请外国母语译者翻译,适合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通过与国外出版社、高校、孔子学院的合作,对相关作品进行推介,扩大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力。
 
作者:杨 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