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冯其庸辞世:一梦五十年,谁解其中味?
2017.01.23
分享到:
  今天,我们纪念冯先生,除了痛感其离世之外,最大的悲伤可能正是来自于眼下阅读的难以持久、经典的难以传承。
  1月22日,文史学者冯其庸在京逝世,享年92岁。
  腊月二十九是冯先生的生日,可惜,先生没有等到,这是不幸;而就在几天前,冯先生50年前手抄的《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刚刚出版,冯先生说,“我对这部抄本《红楼梦》真爱到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这也是大幸。因为,这部抄本《红楼梦》的诞生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50年前,冯先生曾每天夜深人静后,以毛笔据影印庚辰本《石头记》,依原著行款朱墨两色抄写。这一抄,就是整整一年。冯先生说,“这一年的抄写,是我真正深入《红楼梦》的过程……”
  像是一个巧合,或是一个礼物,在冯先生辞世前,伴随了他50年的抄本也终于问世。50年间,冯先生以艰拙拣繁之力,建考证求真之功,终于在红学研究中成一家之言,《红楼梦》滋养了冯先生,也成就了冯先生。今天,我们纪念冯先生,就是要看到他保存文化薪火的勇气,勇于直面苦难的力量。
  对于许多人,尤其是红迷来说,红学圈中学人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常被人拿来当作学术八卦津津乐道。其实,无论是已经故去的周汝昌先生,还是刚刚离世的冯其庸先生,其争,其论,依然是君子之争,学术之论,且都是建立在对《红楼梦》一生痴爱、对曹雪芹钦服感佩的基础之上;其情,是对文化经典的热爱与继承,其根,是对传统文化丰厚的学养,其心,是求真严谨的学术精神。今天,我们纪念冯先生,就是要感知其情、效法其根、理解其心。
  可是,在今天的时代,读书要么成为可资炫耀的情调,要么沦为电子时代的点缀,读书越来越奢侈,读书人越来越稀薄。还记得几年前,在一张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上,《红楼梦》位列榜首,令多少读书人唏嘘不已。今天,给别人读书的自媒体,甚至一度被人们所追捧……我们纪念冯先生,除了痛感其离世之外,最大的悲伤可能正是来自于眼下阅读的难以持久、经典的难以传承。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担心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担心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娱乐至死的年代,有多少人见到厚厚一部《红楼梦》,不就望而却步了吗?
  冯先生曾有诗云:一梦红楼五十年,相看白发已盈颠。如今,将一本《红楼梦》一字一句抄完,从黑发读到白发的斯人已去。在此之后,谁解其中味?
 
作者:赵清源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