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松”字之维——徐梦嘉
2015.07.17
分享到:
 
徐梦嘉 文\图
 
  “松”字之维,这里“维”作根本、法度等解,拙文讲松字构形的根本与法度。
  “赘言”几句。年初上海图书馆的《马公愚书法作品展》,内容看上去很文化,却出现了文化败笔。展品旁繁体印制的释文牌中那些“归繁”错字,不堪卒读。只要有传统正体常识,不消一个时辰便可把近百件展品释文全部刊正;传统正体常识匮乏,亦可比照前贤作品归繁,或使用简化字。但是此展没有做到。如果说见微能知著,展览倒展示了主办方与承办方的文化缺失。此话或许言重了。毋庸置疑的是筹展者对文化不重视,对汉字不熟悉,不敬夤,行事粗糙,给马公愚书法作品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甫进展厅,第二件篆书四言联《七松处士,五柳先生》,“松”的释文,竟赫然作“鬆”。正巧见到有个看展小学生在认真依样抄此释文“鬆”,我告诉他这字错了,他满脸疑惑一字一板地发问:“这不是繁体字吗?”唉!坑人之讹,贻误后学矣。
  “七松处士”,指唐代侍郎郑熏晩年于里第植小松七棵,自号“七松处士”;“五柳先生”,晋宋时期诗人陶渊明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遂以“五柳”为号。故上联“松”是松树,对应下联“柳树”,此“松”无繁形。“鬆”,是放松、肉松等“松”的归繁用字。
 
 
  “松”从木从公,正体四画“木”的甲文(图一)是一棵树的树干、树根、树枝状形,这唯一之解没有任何分歧。同样正体四画“公”则不然,古时字不敷用,在挪用混用假借情况下,“公”的初义识定多多。
  “公”甲文作(图二)。《说文》:“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韩非曰,背厶为公。”《说文》此释被奉为公字的“经典性定义”,但说解混乱,“平分”与“背厶(私)为公”是两种涵义。学界大都认为甲文公从口(器皿),从八(分的先文),会意平分器皿中东西。“公”还有“谷口、雄性、瓮器、私事、肛门放屁”等字义说。林林总总,皆“有理有据”,似乎很难定夺“公”的最早初谊。
  笔者爬梳勾稽,进行“公”字揆初,认同马公愚胞弟马薇庼(1897-1996),著作《薇庼甲骨文原》的说公:“像口上有髭形,老者之象也。”(曾有同时代学者解“翁”字作相似考释)。就这么简单。冥冥中古文字学家弟弟为书法家哥哥“松”字关键“公”作了解套。
  “马说”没说下去,需要“徐说”了:古代族群里产生纠纷,往往由长老(公)来“公平、公正”主持公众的公道。“公平、公正”便是“长者公”衍义,非普遍认为的由“平分器皿中东西”意引申而来。又从年长的公,变义出爵位的公,秦朝以前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中公为第一等。同时“胡子(髭)公”成为不俗男子的尊称,有周公解梦、城北徐公等典故。
  甲文无松字,《薇庼甲骨文原》无“马说”。金文起有木、公组合的“松”(图三),与今字构成一致。《汉字源流字典》释松:“形声字,篆文从木,公声。隶变后楷书写作松。如今又用作“鬆”的简化字。”把“松”仅界定为形声字,并不完整。
  前面已将“公”说清了,松字就引刃而解。
  先人以公与木配出松字,此“公”不仅表声,亦表义,“松”不仅是形声字,更是形意字。北宋王安石《字说》云:“松,百木之长,犹公,故字从公。”松高大挺拔,苍劲奇逸,四季常青, 树龄又长(现已知树龄最高的松树,逾五千岁),树中“大佬”地位不可撼动。松如同百木中的长老、一等爵位的公、倜傥的美男。
  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自源文字,其生命力以及学术与艺术价值都是世界文字领域里的“百字之长”,是世界文字丛林间无与伦比的中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