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妙笔架彩虹 诗情连碧霄 吴钧陶文学翻译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2015.04.16
分享到:
研讨会现场
 
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沈文忠致辞
 
  
  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李白、文学家鲁迅,美国最伟大的作家马克·吐温,他们互为中西方的人民所了解、感动,是因为一个人,那就是著名文学翻译家、作家、诗人吴钧陶。自1955年出版第一部翻译作品《圣诞欢歌》以来,吴钧陶用超凡的才华和辛勤的汗水,为中外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金桥。2015年4月9日,在吴钧陶先生从事翻译工作60周年之际,由上海翻译家协会主办,上海译文出版社和上海文学艺术院协办的吴钧陶文学翻译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宾馆举行。包括吴钧陶先生及其翻译、出版界的亲朋好友近百位嘉宾参加研讨会。译协副会长、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吴洪主持会议,嘉宾们高度评价了吴钧陶在翻译、创作中的艺术成就,一致认为吴钧陶60年自学成才、笔耕不息,为中国文学翻译和诗歌创作作出了卓越贡献。市文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沈文忠强调,在吴钧陶米寿之际对其文学翻译和文学创作成果进行研讨和总结,不仅要弘扬老前辈为事业奉献一生的价值取向,更希望成为激励年轻后辈不断努力、永攀高峰的动力源泉。《海上谈艺录》之《纸囚诗韵贯中西——吴钧陶》同时首发,配音表演艺术家曹雷在会上朗诵了吴钧陶的诗作。
 
原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夏仲翼代表协会向吴钧陶先生赠送纪念品
 
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曹雷朗诵吴钧陶诗歌作品
 
译文出版社编审、译协理事张建平主题发言
 
译协理事、《纸囚诗韵贯中西——吴钧陶》作者之一黄福海主题发言
 
作协理事、诗人韦泱主题发言
 
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上海文史馆馆员孙琴安主题发言
 
  
  勤于耕耘、自学成才的“双栖文人”。吴钧陶因幼时的病痛错过了迈进大学校门的时机,可他一生自学,笔耕不息,边学边译,边译边学,成为自学成才的翻译家。译协理事、《海上谈艺录》之“吴钧陶”卷作者之一黄福海认为,吴钧陶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从青少年起战胜病魔,勤奋自学、顽强自立,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几十年来,他翻译并出版了英语文学作品十多部,并将中国传统诗词数百首翻译成英文发表,积极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精华;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杂文、纪事文学等多种文体的文学作品,每一部作品都记载着吴老半个多世纪翻译和创作的心路历程。作家、诗人韦泱说,吴钧陶是时下稀有的“两栖文人”,他自幼酷爱书籍,虽早年因病辍学,却在病榻上开始了漫长的自学生涯。从买书、读书、藏书,到编书、译书、写书,他的一生都在“为书辛苦为书忙”。上海文学艺术院副院长倪里勋介绍了《纸囚诗韵贯中西——吴钧陶》一书的组织和出版情况,认为吴钧陶的成长史曲折、幽微、波折、坎坷,充满了他个人成长的独特性,又与国家的命运、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他在写作、编辑、翻译上取得的成果是他不依不饶的追求使然。原上海译协会长夏仲翼只比吴钧陶小了四岁,但在他眼里,吴老一直是个胸怀宽广、慈祥和蔼的长者,他认为,吴钧陶一生自学,笔耕不息,在文学翻译和创作领域、特别在中外诗歌的互译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顽强的精神矗立在我们的文化精神领域,值得大家敬仰和学习。
 
  一辈子爱诗、写诗、译诗的“真正的诗人”。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孙琴安评论吴钧陶的诗能达到情、辞、意三者兼而有之,搭配和谐,以情动人、以意取人,能在人的心灵上引起一种震撼,或唤起一种美感,引起一番思索和回味;没有媚态,也没有俗态,更没有造作的姿态,全都是一种美好的祈愿和一种善良的表达。韦泱认为吴钧陶在诗歌创作中,兼擅自由抒情的新诗和格律严谨的旧体诗,更精于十四行诗体的诠释。正如著名诗人屠岸所评价的:他的十四行诗内在形式上与中国诗文所讲究的“起承转合”发展程序相吻合,体现了诗人的匠心。平实、内敛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让我们体味到一个饱经沧桑的文化老人的肺腑之言,以及诗作锻字炼意的娴熟。黄福海认为,吴钧陶一贯提倡新诗要讲究格律,数十年苦苦实践着自己的诗歌理论,他创作的十四行诗,神完气足,浑然天成,具有很强的个性特点。他的诗作以其深厚的古典和外国文学知识为基础,但又有所发展和突破,使人读罢掩卷,颊齿留香。作为吴钧陶先生相识六十载的老友,资深翻译家郭振宗深情回忆了与吴钧陶的交往,认为吴钧陶过着“如诗人生”,其诗歌与其人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他的《冥想录》讲人生、讲哲学,蕴含的思想不仅诉之于理智,也诉之于感情。
 
  人品高尚、乐享生活的“八零后”。作为与吴钧陶先生相识已有三十八年的“同事”,张建平回忆了与吴老共事的点滴,强调吴钧陶为人亲和,对待工作细心、严谨,工作之外还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爱好剪报集邮、爱好唱歌,还写得一笔好字,还曾于上世纪90年代被评为上海十大藏书家之一,可谓“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他藏书丰富而乐于分享,有译文社“第二资料室”之称。他对译文社的贡献,被赞为“细雨润物”。翻译家张秋红特意为吴老的米寿撰写了贺词,指出吴钧陶不仅将中国读者引向西方古典文学的圣殿,更将外国读者引入华夏文明的百花园,领略了以诗圣杜甫为代表的古典诗歌高峰的绮旎风光。他的古道热肠、仗义执言与其与生俱来的乐观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原先从事广播文学工作的郭在精表示,吴先生强调艺术家要追求个性,切勿人云亦云,自己即是得到了吴钧陶诸多独特创见的启迪走上了文学道路。《纸囚诗韵贯中西——吴钧陶》的另一位作者赵芸也讲述了自己与吴老交往的点滴以及从中感受到的老一辈翻译家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上海文化出版社总编辑林斌表示,吴钧陶前辈不向命运屈服顽强攀登学术高塔的精神,以及他在体味人生疾苦后给予社会热情帮助的仁爱精神,是大家值得学习的精神财富。
 
《纸囚诗韵贯中西——吴钧陶》
 
 
嘉宾合影
 
著名文学翻译家、作家、诗人吴钧陶讲话
 
   

88岁高龄的吴钧陶在会上的发言保持着一贯的谦恭和博学,他表示,自己一辈子与纸墨为伍,读书、创作、翻译都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甘做中外民间友好交往的使者,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意义地活过一生。

 

吴钧陶,原名圣淑,笔名纸囚一世、甘木,19274月生,祖籍安徽贵池,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诗人,翻译家。少年时期因患骨结核导致右腿残疾并辍学,坚持自学英语。1952年开始担任编辑工作,历任上海太平洋出版社、上海平明出版社、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1988年从上海译文出版社退休。曾担任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创作有诗文集多种,包括《剪影》《幻影》《留影》《心影》以及《吴钧陶短诗选》(中英对照);编写有《新少年传记丛书》系列,译作有中译英《鲁迅诗词选译》《杜甫诗英译一百五十首》《少男少女赠言录》(合译)等,编译《唐诗三百首新译》等,英译中《圣诞欢歌》《爱丽丝奇境历险记》《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等,与他人合译有《圣诞故事集》《错箱记》《维莱特》《狄更生诗选》《美国主要诗人作品选介》等,主编《马克·吐温十九卷集》等。1996年荣获首届上海图书节组委会授予年度“上海十大藏书家”荣誉称号,2003年荣获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主编《马克·吐温十九卷集》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