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首届德—汉、汉—德文学翻译大赛颁奖仪式在同济举行
2006.06.02
分享到:

  2006年6月2日晚,同济大学迎来了一批中德年轻译者。这些文学翻译的爱好者,怀着激动的心情前来参加首届德—汉、汉—德文学翻译大赛颁奖仪式暨余华、Kracht作品朗诵会。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二楼会议厅里灯火通明,校长万钢教授亲临颁奖仪式,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姜锋博士、德国驻沪总领事芮悟峰先生、德国歌德学院秘书长Knopp博士等嘉宾出席了当晚的活动。颁奖仪式由同济大学宋健飞教授、德国驻沪总领馆凯茜女士和领馆文化教育处马可博士用德、中两种语言联袂主持,场面风趣横生、别具一格。万钢校长、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德国学术中心主任朱绍中教授、姜锋副司长和德国驻沪总领事分别发表讲话,对此次翻译比赛的圆满成功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向获奖译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在颁奖仪式上,评委代表对比赛的评审情况作了简短的点评,中、德一等奖获得者还分别朗读了他们的获奖译文。
  中国著名作家余华和瑞士德语青年作家Christian Kracht专程前来出席这次跨文化的交流,两位作家在现场朗读了其代表作并进行了有关文学和翻译对话。万钢校长绕有兴致地听完了朗诵会并向两位作家提问,余华与瑞士作家对听众的提问一一作答,引得全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气纷热烈,整个活动历时三小时,自始至终沉浸在浓郁的跨文化交际气氛中,给与会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堪称文学翻译界的一大盛事。
  由同济大学德国学术中心、德国歌德学院暨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联合举办的此次首届德汉、汉德文学双向翻译比赛,以中国作家余华的最新作品《兄弟》节选和德国作家乌伟·提姆《以我兄弟为例》节选为翻译蓝本,赛程历时两个半月,经过中德专家近一个月的认真筛选、评定,最后评选出中德获奖者共23人。来自青岛大学的刘沁卉女士和来自德国慕尼黑的Jahannes Peter Fiederling先生分别摘取德译汉和汉译德的桂冠。这次比赛共收到参赛译文近220篇,参赛者均为年龄40岁以下的青年译者,所在或曾学习过的单位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高校的德语系、专业和德国绝大多数高校的汉学系、专业。同时,亦有不少其他职业领域里的德语和汉学工作者以及自由职业翻译参加了这次比赛。大赛组委会的中德专家一致认为,这次比赛参赛踊跃,涉及面广,反响大,可谓盛况空前,反映了中德青年对文学翻译的高涨热情和勇于实践的积极性,标志着文学翻译界后继有人、前景光明。
  6月3日上午,作家余华与部分获奖者和同济文学青年进行了座谈对话。出席者畅所欲言,就翻译和创作以及作品《兄弟》等问题与作家余华进行探讨交流,余华谈笑风生,直率坦诚的回答令人印象至深并颇受启发。
  国家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德国歌德学院领导高度赞扬了这次文学翻译比赛的创意、组织、运作方式和活动意义,并希望以此次比赛的成功为契机,开创一个充满时代气息的中德文化交流的崭新平台。

同济大学校长万钢(左一)、作家余华(右二)和获奖选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