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翻译作品的尺度究竟在哪?学者:应该尊重传统
2013.03.08
分享到:
  《悲惨世界》电影字幕被指误译多,尤其主人公名字的翻译与中文版原著不符,观众直呼破坏情绪,翻译的尺度究竟该在哪里,众说纷纭。记者采访到了《追风筝的人》、新版《小王子》、新版《老人与海》的译者、翻译家李继宏,对于电影中人物名字的新译,李继宏表示,还是应该尊重传统。
  对已成经典的
  还是尊重传统译作
  若是仔细观察老一些的名著版本中,很多主角都有非常中国化的名字,比如白瑞德、郝思佳。而随着时代发展,翻译外文人名时往往更倾向于音译,李继宏认为:“译名,其实不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以前,老一辈翻译家们常常要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给外国人也加个姓,而女性的姓,还要再通过偏旁部首,加些草头,女旁,丝旁的辅助显得更加女性化,就这一点,鲁迅就曾经写过文章批判过,根据发音为准就好。只不过《悲惨世界》在中国的接受程度太高,你上谷歌搜冉·阿让,直接就会显示是《悲惨世界》的男主角,没有必要再改。”
  于是在出新译本的时候,即便传统的翻译与发音有出入,还是会沿袭使用,李继宏说:“出新译本的时候改不改,要看是不是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了,比如英国哲学家John Stuart Mill,你要是翻译成钟缪,没有错,发音更接近,但对于搞哲学的人来说就会很头疼,搞不清楚是谁,约翰·穆勒已经是固定的译法,传统是很强大的。当然,影响不是特别大的,可以按照原本的发音来翻译。”
  直译还是音译
  尺度因人而异
  翻译的理念、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更新。时至今日甚至有些电影的字幕翻译以及中文配音,采用更为本土化的翻译,就连相当新的词汇“白富美”、“高富帅”也纷纷登场,李继宏表示,“这个谈不上合不合适,是不对的,因为在国外没有能对应的概念,尤其如果电影是严肃的,这是不对的。”
  不过有时反而是接地气的中文翻译更得观众的喜爱,李继宏表示:“这要针对不同的受众,比方笑话跟文化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引进方出一个配音版本,用更贴近中国观众的翻译,没有问题,但要是原音配字幕,还是稍微严谨一些好。如果是艺术价值高的电影,台词跟情节不合,会有不好的效果。”
  网上举了个《悲惨世界》电影版翻译不妥的例子,英文原文:The color of the world is changing day by day.经典版翻译:一天又一天,世界的颜色正改变。电影版翻译:世上的人们就像墙头草。李继宏说:“虽然不能确切地说,但单凭直觉也觉得好像有点不对,我想到的是鲁迅有一句诗‘城头变幻大王旗’。我感觉这里color可能是有这样一个意思在里面。”
  其实,翻译的直译与意译,历来有争议。比方说,把大列吧翻译成面包,没有错,把布拉吉翻译成裙子,也没有错,后者其实更容易被大众了解接受,只是少了原有的异国氛围,李继宏说:“翻译的尺度,每个译者都不同吧。”翻译,本来就是译者的二度创作,人与人的沟通,需要一种频率,所以怎样的译本是好译本,也是因人而异。在李继宏来看,好的译本应该具备两个要素:“首先,译本一定本身就是好的中文作品,要通顺,不能在语法、语言学上出现问题;在译本通顺的基础上,第二是译本表达跟原著的契合度,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是否译本也能通过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语言只是表浅的东西,译本能不能还原原著的思维过程,能不能用中文来模仿英语的表达。”
 
 
作者:李倩倩   来源:辽沈晚报